久久国产精品毛片,在线播放不卡,欧美在线观看成人,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,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,国产一级在线观看,最新av合集在线观看

您的位置:健客網 > 骨科頻道 > 骨科知識 > 前沿 > 脊柱測量方法及其臨床意義

脊柱測量方法及其臨床意義

2018-07-11 來源:骨今中外  標簽: 掌上醫(yī)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
摘要:各學者對于頸椎前凸曲度的正常值的報道各有不同,Grob等認為C2-C7生理曲度為24°,Hardacker等認為正常范圍在10°-34°,目前大多數文獻公認的曲度正常值為21°-22°。

頸椎曲度測量

三種方法常用來測量頸椎曲度:Cobb角、Jackson生理應力曲線、Harrison后切線法。其中Harrison法測得數值較為準確,但目前臨床仍最常用Cobb法評估頸椎曲度,因其較易操作,且組內、組間可靠性均較好。據報道,通過C1測得Cobb角角度較大,而通過C2測得頸椎前曲角度較小。

各學者對于頸椎前凸曲度的正常值的報道各有不同,Grob等認為C2-C7生理曲度為24°,Hardacker等認為正常范圍在10°-34°,目前大多數文獻公認的曲度正常值為21°-22°。

椎體Borden式測量法:C2后上角與C7后下角連線,頸椎各椎體后緣畫連線,兩線最寬處垂直距離。正常值為12±5mm。

頸椎退行性變時,頸椎生理曲度變直,甚至出現反弓,患者提早發(fā)生頸椎骨質增生、椎間隙狹窄及椎體旋轉等表現。

McAviney等發(fā)現頸曲小于20°或頸曲達到31°-40°與頸痛有密切聯系。

對于頸椎OPLL的患者,K線可以作為術式選擇的一項依據:當后縱韌帶骨化灶沒有超過K線,為K線陽性,此時可考慮頸椎后路手術;反之為K線陰性,此時為頸椎后路手術的禁忌癥。

K線是頸椎側位片上連接頸2與頸7椎管中點的直線

脊柱不穩(wěn)

枕頸不穩(wěn)

寰樞椎不穩(wěn)

側位片示寰齒間隙增寬

寰樞椎不穩(wěn)

張口位片示齒突雙側間隙寬度不對稱

下頸椎不穩(wěn)

腰椎不穩(wěn)

Panjabis法測量腰椎不穩(wěn):

A動力位片上位椎體后緣移位角度;

B椎體前移位>4.5mm;

C、D關節(jié)突接觸面<50%;

E棘突間隙增寬;

F棘突旋轉;

GCT示一側關節(jié)間隙后緣張開。

Hanley法:前屈-后伸位X光片示椎體移位>4mm或角度變化>10°即可診斷腰椎節(jié)段性不穩(wěn)。

椎管狹窄

頸椎管狹窄:構成頸椎管各解剖結構因發(fā)育性或退變等因素造成一個或多個平面管腔狹窄,導致脊髓血液循環(huán)障礙、脊髓及神經根壓迫癥狀者為頸椎管狹窄癥。

發(fā)育性頸椎管狹窄癥

退變性頸椎管狹窄癥

醫(yī)源性頸椎管狹窄癥

其他病變和創(chuàng)傷

椎管矢狀徑為椎體后緣至棘突基底線的最短距離,凡矢狀徑絕對值<12mm屬頸椎管狹窄,絕對值<10mm屬絕對椎管狹窄。

采用Pavlov比值表示更為準確:Pavlovratio=b/a當比值<0.75則可以診斷頸椎管狹窄。

a.椎體矢狀徑

b.椎管矢狀徑

c.棘突基底連線

腰椎管狹窄癥指各種原因引起的骨質增生和纖維組織增生肥厚,導致椎管或神經根管內徑較正常狹窄,并產生刺激和壓迫脊神經根或馬尾神經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。

中央型椎管狹窄:一般橫徑<18mm、矢狀徑<13mm診斷椎管狹窄,其中10-12mm為相對狹窄,10mm以下為絕對狹窄。

神經根管狹窄。

側隱窩狹窄:側隱窩前后徑5mm以上為正常,3mm以下為狹窄。

比值在1:4.5以上為中央椎管狹窄。

此法不受X光片放大率影響,但存在假陽性率高的弊端。

腰椎神經根管是指神經根自硬脊膜發(fā)出,斜向外下,直至出椎間孔外口所路經的管道,但這一概念只適用于腰4、腰5、骶1神經根。

分為:入口區(qū)、中間區(qū)(真骨性區(qū))、出口區(qū)。

腰椎滑脫

影像表現:

1、正位片(不易顯示峽部病變):

椎板外測端呈斷肩樣改變;

椎板外側上下緣顯示邊緣硬化的新月狀凹陷;

椎弓根區(qū)密度不均,結構紊亂或有破碎;

或見椎體旋轉。

2、側位片:

椎弓根后下方細長或見透明裂隙,關節(jié)突間常見硬化征象;

上位病變椎體出現滑移;

椎間隙狹窄,前后比例異常;

可對滑脫程度進行測量。

滑脫程度的測量:

AMeyerdin分度:5度、B滑脫百分率=X/X`*100%

C滑脫角、D骶骨傾斜角

E骶骨水平角、F腰椎指數=Y/Y

腰椎前凸角和腰骶角

斜位片、可顯示峽部崩裂情況

脊柱側彎

SVA:矢狀面垂直軸

sagittalverticalaxis

Nash-Moe椎體旋轉度測量法

發(fā)育成熟度鑒定:第二性征、骨齡、Risser征

基本概念

主側彎:是最早出現的彎曲,也是最大的結構性彎曲,柔軟性和可矯正性差。

次側彎:又稱代償性側彎或繼發(fā)性側彎,彈性較主側彎好,可以是結構性或非結構性。

端椎(EV):脊柱側彎的彎曲中最頭端和最尾端的椎體。

頂椎(AV):彎曲中畸形最嚴重、偏離骶骨中心垂線最遠的椎體或椎間隙。

中間椎(IV):頂椎與端椎之間的椎體,一般為頂椎上方或下方第1或第2椎體。

中立椎(NV):全脊柱站立正位像上無旋轉且保持中立的椎體。

穩(wěn)定椎(SV):骨盆水平后,骶骨中心垂線(CSVL)通過并平分的距頭側最近的椎體。

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>
有健康問題?醫(yī)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!去提問>>
健客微信
健客藥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