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1882年Wiethe提出視盤小凹(opticdiscpit,ODP)這一概念開始,關于它的研究就受到了廣泛關注。Wiethe認為視盤小凹是視乳頭的先天性缺陷,與青光眼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無關,但近年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推測它可能是青光眼視神經病變表現(xiàn)的一種,對眼壓的變化十分敏感,與視盤出血、視野缺損有關。那么,究竟ODP與開角型青光眼的關系如何?它的結構與開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表現(xiàn)是否有關呢?
Yun等學者的研究采用加強深度掃描的頻域OCT(
EDISD-OCT)深度掃描視乳頭及篩板結構,從而更加精準地判斷ODP結構。Yun等利用這一特點,對開角型青光眼患者ODP的精細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,并分析了他們研究小組所選擇的開角型青光眼患者樣本中ODP的患病率。
本研究觀察了475例開角型青光眼患者,雙眼最佳矯正
視力均≥0.5,除外眼部外傷史、可引起視野改變的視網(wǎng)膜及視神經病變等疾病。檢查項目包括視力、眼壓、屈光度數(shù)、房角鏡、間接眼底鏡、
角膜中央厚度、視野及雙眼立體視盤照相檢查,應用EDISD-OCT掃描雙眼視乳頭建立三維立體圖像,對篩板(Laminacribrosa,LC)和篩板前神經組織(prelaminartissue,PLT)的結構進行分析。
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70例開角型青光眼患者至少1只眼存在ODP;ODP更多出現(xiàn)在年齡較大、眼壓偏低、存在視盤出血及視野存在旁中心暗點的女性青光眼患者中(P<0.05);EDISD-OCT觀察到ODP的結構存在不同程度的篩板或篩板前神經組織缺損,多位于視盤顳側周邊部;54例ODP患者的視野存在旁中心暗點,特別是有嚴重篩板組織缺損的ODP與相應部位孤立的旁中心暗點有關(P<0.05)(圖1);視盤周邊部ODP與鄰近的視盤出血顯著相關(P<0.01),而與視盤周邊視網(wǎng)膜劈裂無關(P>0.05)。
圖1ODP與視野上孤立的旁中心暗點。ODP位于視盤顳側周邊部(A)(B),并從C及D兩個方向對ODP進行EDISD-OCT掃描,發(fā)現(xiàn)本例ODP同時存在篩板及篩板前神經組織缺損(C)(D),Humphrey視野檢查也顯示了上方孤立的旁中心暗點(E),對應于視盤顳側下方的視神經厚度變?。‵)。本病例顯示視野的改變與ODP的位置有關。
EDISD-OCT確實更利于我們對ODP的結構進行觀察。Yun認為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ODP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群;ODP的具體結構存在篩板或篩板前神經組織缺損,并且缺損程度決定了ODP的形態(tài)多樣性(圖2);開角型青光眼ODP附近常伴發(fā)視野旁中心暗點及視盤出血,但其機制目前尚不明確,需要進一步研究。
圖2EDISD-OCT發(fā)現(xiàn)ODP的幾種不同類型。白色及藍色箭頭分別表示篩板及篩板前神經組織的改變。黃線代表篩板的前后界,藍線代表篩板前神經組織的表面。A及B表示重度篩板組織缺損:篩板組織前后界連續(xù)性完全中斷;C、D及E表示輕度篩板組織缺損:篩板組織前界連續(xù)性中斷,后界完整;F表示篩板前神經組織缺損,但無篩板組織改變。
本研究收集了較多的臨床病例,統(tǒng)計結果可信度高,EDISD-OCT檢查使我們對視盤小凹的結構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。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,包括:在納入患者時很難排除先天性及病理性
近視ODP的可能、因視盤局部視神經厚度及血管的影響易漏診面積小的ODP及缺少對照組進一步研究ODP與相關臨床表現(xiàn)的機制。
原文:YunJeongChoi,MD,EunJiLee,MD,BoHyukKim,MD,Tae-WooKim,MD.MicrostructureoftheOpticDiscPitinOpen-AngleGlaucoma.Ophthalmology2014;121:2098-2106.
DOI:http://dx.doi.org/10.1016/j.ophtha.2014.06.005
短評:
EDISD-OCT的研發(fā)為眼底疾患的檢測提供了更加詳細和全面的信息。其在青光眼領域的應用也得到廣泛的重視。近十年來,已經發(fā)現(xiàn)脈絡膜的生物解剖、鞏膜的生物力學以及篩板毗鄰區(qū)域的形態(tài)學與青光眼具有相關性。并且,已經利用EDISD-OCT對這些部位進行了大量研究。ODP是存在于篩板毗鄰區(qū)域的解剖改變,被認為可能與POAG相關。以往的研究手段主要是采用立體視神經照相進行評估。該檢測手段受到觀察者經驗和敏感性的限制,難以更全面和細致地了解OPD的空間結構。因此,也難以回答與POAG的相關性問題。利用EDISD-OCT可以更為清晰和全面地評估ODP的位置、范圍以及形態(tài)學特點。這不僅有利于我們進一步認知ODP的解剖學特征,也利于更客觀地評估其與POAG的關系。本文在這方面的研究結果為我們展示了ODP的不同形態(tài)學特征,并且更詳細地描述了其與POAG其它結構損害和功能損害的相互關系。研究的結果有利于我們重新認知ODP在POAG發(fā)病及病情進展中的地位。至于,ODP是否更多見于POAG以及是否與NTG更為相關,仍需要進一步的大樣本對照研究予以驗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