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刮痧,你了解多少?
刮痧是以中醫(yī)皮部理論為基礎,通過一定的刮痧器具和相應手法,蘸取潤滑的介質,在體表進行刮動、摩擦,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,或暗紅色出血點等「出痧」變化。
秋葵的功效與作用
拔罐后為什么皮膚會癢?拔罐可以通經活絡、行氣活血、消腫止痛、祛風散寒,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。但是有些患者在拔罐后皮膚會出現血點、瘀血、水泡、皮膚刺癢等現象。那么拔罐后為什么皮膚會癢呢?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。
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有通經活絡、行氣活血、消腫止痛、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。由于中醫(yī)講究體質的辨證論治,拔罐后觀察皮膚的顏色、氣味等,可以了解此時身體的狀況以及自身體質。
刮痧是以中醫(yī)皮部理論為基礎,通過一定的刮痧器具和相應手法,蘸取潤滑的介質,在體表進行刮動、摩擦,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,或暗紅色出血點等「出痧」變化。
年老體衰,肝腎陰虛,肝陽偏亢,加之憂思惱怒,勞倦過度等誘發(fā)因素,致使陰虧于下,肝陽上亢,陽化風動,氣血上逆,上蒙元神,突發(fā)中風。
如果青筋出現在中指左側(靠大拇指一側),表示左側動脈硬化、經絡不通比較嚴重;此時,頭部左側容易出現不適;如果出現在右側,則同理;如果兩側都有青筋,而且顏色較深,說明腦部的動脈硬化已非常明顯。
泡澡、熱敷或者桑拿能使身體溫度上升,加速血液循環(huán)、松弛神經,之后再刮痧能更好地疏通經絡、祛除邪氣、增強機體免疫力,尤其對慢性頸肩腰腿痛、消化不良等疾病效果顯著。
刮大拇指——大拇指對應人體肺經,肺主氣,司呼吸,如果肺不好,那么就會出現咳嗽、胸悶、氣喘、咽喉腫痛。因此,當出現咳嗽、胸悶等情況時,可用手刮大拇指外側并往外拉。
陰陽是中醫(yī)理論的基本核心。人體在正常的情況下,保持著陰陽相對平衡的狀態(tài)。如果因七情六欲以及跌打損傷等因素使陰陽的平衡遭到破壞時,就會導致陰勝則陽病,陽勝則陰病等病理變化,而產生陽盛則熱,陰盛則寒等臨床證候。刮痧保健的關鍵就在于根據證候的屬性來調節(jié)陰陽的偏盛偏衰,使機體轉歸于陰平陽秘,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,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。
肝還有一個功能是“肝主筋”。所謂的筋,就是連綴四肢百骸,并富有彈性的筋膜。有人出現陽痿、痔瘡等病癥,中醫(yī)認為這都是“肝主筋”的功能出現了問題,之所以這樣說,是因為“肝藏血”,當肝臟出現問題,體內的血液就不充足,血液不充足,就無法滋養(yǎng)潤滑身體的筋膜,于是就出現陽痿、痔瘡等病癥。
身體虛的人該去通三關,刮痧是疏通經絡的方法之一,如果遇上明明上火卻刮不出痧來,或刮完后不好受的情況,就可以換一個方法,去敲膀胱經上的三個‘機關’也有異曲同工之妙。這三個機關聯系著整條經絡,經常敲打它們,一樣能打通膀胱經,起到排毒的效果,而且比刮痧還省事。
拔罐是以罐為工具,利用燃火、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,使之吸附于體表,造成局部瘀血,以達到通經活絡、行氣活血、消腫止痛、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。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早在成書于西漢時期的帛書《五十二病方》中就有關于“角法”的記載,角法就類似于后世的火罐療法。而國外古希臘、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