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節(jié)艾灸的方法和禁忌
肩周炎患者往往伴有肩關節(jié)活動受限,因此,在進行艾灸的同時,應加強功能鍛煉,如練習梳頭或摸后背等動作,以防止關節(jié)周圍的肌肉韌帶發(fā)生粘連。
秋葵的功效與作用
溫通經絡,驅散寒邪。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,使熱力深達肌層,溫氣行血。艾灸具有溫通經絡,散寒除濕、調理氣血、宣痹止痛之功效。
真正懂得了艾灸的原理,是沒有必要擔心艾灸上火的。艾是純陽之物,破一切邪淤。邪者,風,寒,濕,火,燥都是病邪。
肩周炎患者往往伴有肩關節(jié)活動受限,因此,在進行艾灸的同時,應加強功能鍛煉,如練習梳頭或摸后背等動作,以防止關節(jié)周圍的肌肉韌帶發(fā)生粘連。
拔罐法需注意,操作時必須迅速,才能使罐拔緊,吸附有力。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泡時,小的勿需處理,僅敷以消毒紗布,防止擦破即可;水泡較大時,用消毒針將水放出,涂以龍膽紫藥水,或用消毒紗布包敷,以防感染。
肩關節(jié)周圍炎又稱肩周炎,中醫(yī)稱漏肩風、肩凝癥、凍結肩、五十肩。臨床表現(xiàn)為肩關節(jié)疼痛,活動受限,肩膀就像被冰凍住了似的,常伴有肩關節(jié)周圍肌肉萎縮,肩關節(jié)各個方向活動均受限,甚至關節(jié)活動受限逐漸加重或夜間疼痛明顯等癥狀。肩周炎采用中醫(yī)治療效果好。
灸法對脾胃有著明顯的強壯作用,《針灸資生經》中云:“凡飲食不思,心腹膨脹,面色萎黃,世謂之脾腎病者,宜灸中脘。”在中脘施灸,可以溫運脾陽,補中益氣。
形體消瘦或偏胖,體倦乏力,面色蒼白,語聲低怯,常自汗出,且動則尤甚,心悸食少,舌淡苔白,脈虛弱,是其基本特征。若患病則諸癥加重,或伴有氣短懶言、咳喘無力;或食少腹脹、大便溏泄;或脫肛、子宮脫垂;或心悸怔忡、精神疲憊;或腰膝酸軟、小便頻多,男子滑精早泄、女子白帶清稀。
婦科常用的穴位還有背部的脾腧、肝腧、腎腧,三個腧穴,然后再加上氣海、關元、中極、三陰交,這些穴位都是婦科常用穴位。如果人的氣比較虛,可以取氣海、關元和中極。如果月經量少,可以加上關元兩側的水道穴。
艾灸是中醫(yī)傳統(tǒng)的治療方法之一,但是多數(shù)人不知道艾灸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是有注意事項的,那么使用艾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?